国际学生对经济学多元化的呼吁书

 

并非仅有世界经济处在危机之中。

经济学教学也同样处于危机之中,并且此危机所殃及的范围远在象牙塔之外。今日之所教塑造了明日执政者的头脑,因此也塑造了我们栖身的社会。我们来自19个不同国家的42个经济学学生社团,相信是该重新考虑经济学教学方式的时候了。我们对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经济学课程体系的过度狭隘心怀不满。这种知识多样性的缺乏不仅束缚了教育和研究,也限制了我们应对金融稳定性、食品安全和气候变化等二十一世纪多方面挑战的能力。我们要把真实世界带进课堂,同时也要把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和它们之间的争议引进来。这样做将会帮助我们重建这个学科并最终为生成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开拓出一席之地。

 

不同校园,同一心愿,我们期盼,经济学课程能有所改变。我们并非企求得到一个完美的教案,可是我们确信无疑如果让经济学的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思想和观点的熏陶,她们将受益匪浅。多元化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和研究,而且可以重振经济学科。更令人期待的是,多元化会把经济学恢复到服务社会的本原。三种形式的多元化必须置于课程体系的核心,它们包括理论的多元化、方法的多元化和学科交叉的多元化 

理论的多元化强调拓宽课程体系中所体现的思想流派范围的需求。所谓拓宽并非针对我们非议的任何经济学传统中某一个特定内容。多元化不是选择站队,而是理智地鼓励充分的辩论和从对立的观点中钻研性地学习。别的学科都富于多样性并且讲授竞争性的理论,即使这些理论之间是互不相容的,唯独经济学总是以统一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承认,主流的传统有它自己的内部分化,然而,它总是以一种方式来教经济学,并且以同一种方式来观察真实世界。这在其它学科那里是闻所未闻;攻读心理学学位的没有人只是单一地专注于弗洛伊德学说,学习政治学的也不是只学国家社会主义。一个兼容并蓄的完整的经济学教育应该推动让学生平衡地接受不同经济学观点的教育,它们不仅包括普遍讲授的基于新古典的范式,还要包括常常被排斥在外的古典经济学、后凯恩斯经济学、制度学派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女权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等众多其它非主流经济学。多数经济学学生直到毕业也未尝在课堂上接触过如此多样的经济学观点。

 

此外,核心课程涵盖那些能够提供知识背景和培养对经济学及其方法本身的反身性思考,比如经济学哲学和知识理论,也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因为理论脱离了形成它们的历史背景是不能够被完全掌握的,所以学生们要系统地接受经济思想史、古典经济学文献和经济发展史的教育。当前,这类课程要么不存在,要么被置于经济学课程体系的边缘。 

方法的多元化侧重拓宽经济学家用来应对经济问题的工具范围的需求。数学和统计学对于我们这个学科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可是,学生们常常是学习掌握数量化方法的时候从未考虑这些方法是否应该和为什么可以使用,更遑论对假定的择选和结论的适用范围。还有,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成分单单使用数量化方法是无法很好把握的:好的经济问卷调查都是基于那些其它社会科学学科所使用的方法而完成的。例如,如果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加入更多的定性分析,那么对制度和文化的理解就能得到提升。可是,多数经济学学生从未选过一门定性分析方法的课程。

最后,经济学教育应当包含交叉学科范式并允许学生选修其它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经济学是门社会科学学科;复杂的经济现象如果除去它们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和历史学的背景很少能凭空得到正确的理解。要恰当地讨论经济政策,学生们应该把握经济决策广泛的社会影响和道德含义。

实施这些多元化教育的途径可因地制宜,可落实多元化的一般理念要包括以下各点:

·       聘用那些能给经济学教学项目带来理论和方法多样性的授课教师和研究者;

·       创建为支持课程多元化的提议所需的教科书和授课工具;

·        促成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合作或是建立专门部门来监督把经济学和其它学科混合的学科交叉教学项目。

 

诚然,变革很难,但形势已经无法逆转。

的确,全世界各地的学生已经开始了循序渐近的改变。我们已经鱼贯在演讲厅里每周定期聆听那些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尚未设置的经济学话题的邀请报告;我们已经组织了读书会,专题报告会和大会;我们已经研究了当前的教学大纲并另起炉灶拟好了新的教学方案;我们也启动了那些我们愿意上的新课程,自己教自己同时也教别人;我们组建了一些大学读书小组,也已经搭建了国内和国际的网络。

教改一定来自四面八方。因此现在我们邀请你,不论是学生、经济学家还是非经济学家,来加入到我们当中来,共同创造教改所需的临界条件。点击 支持我们”来表达你的心愿并和我们日渐壮大的网络连接起来。归根到底,经济学的多元化教育是健康的公共辩论的必需品,她是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此呼吁书由以下国际学生经济学多元化倡议行动(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itiative for Pluralism in Economics)的成员组织签发:

·       Sociedad de Economía Crítica Argentina y Uruguay, Argentina(阿根廷)
·       The PPE Societ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澳大利亚)
·       Society for Pluralist Economics Vienna, Austria(奥地利)
·       Nova Ágora, Brazil(巴西)
·      Mouvement étudiant québécois pour un enseignement pluraliste de l'économie, Canada(加拿大)
·      Estudios Nueva Economía, Chile(智利)
·      Grupo de estudiantes y egresados de la Facultad de Economía y Negocios de la Universidad de Chile, Chile(智利)
·      Det Samfundsøkonomiske Selskab (DSS), Denmark(丹麦)
·      Post-Crash Economics Society Essex, England(英格兰)
·      Cambridge Society for Economic Pluralism, England(英格兰)
·      Better Economics UCLU, England(英格兰)
·      Post-Crash Economics Society Manchester, England(英格兰)
·      SOAS Open Economics Forum, England(英格兰)
·      Alternative Thinking for Economics Society, Sheffield University, England(英格兰)
·      LSE Post-Crash Economics England(英格兰)
·      Pour un Enseignement Pluraliste de l'Economie dans le Supérieur (PEPS-Economie), France(法国)
·       Netzwerk Plurale Ökonomik (Network for Pluralist Economics), Germany(德国)
·       Oikos Köln, Germany(德国)
·       Real World Economics, Mainz, Germany(德国)
·       Kritische WissenschaftlerInnen Berlin, Germany(德国)
·       Arbeitskreis Plurale Ökonomik, München, Germany(德国)
·       Oikos Leipzig, Germany(德国)
·       Was ist Ökonomie, Berlin, Germany(德国)
·       Impuls. für eine neue Wirtschaft, Erfurt, Germany(德国)
·       Ecoation, Augsburg, Germany(德国)
·       Kritische Ökonomen, Frankfurt, Germany(德国)
·       Arbeitskreis Plurale Ökonomik, Hamburg, Germany(德国)
·       Real World Economics, Heidelberg, Germany(德国)
·       Stundent HUB Weltethos Institut Tübingen, Germany(德国)
·       LIE - Lost in Economics e.V., Regensburg, Germany(德国)
·       Javadhpur University Heterodox Economics Association, India(印度)
·       Economics Student Forum - Tel Aviv, Israel(以色列)
·       Economics Student Forum - Haifa (Rethinking Economics), Israel(以色列)
·       Rethinking Economics Italia, Italy(意大利)
·       Grupo de Estudiantes por la Enseñanza Plural de la Economía, UNAM, Mexico(墨西哥)
·       Oeconomicus Economic Club MGIMO, Russia(俄罗斯)
·       Glasgow University Real World Economics Society, Scotland(苏格兰)
·       Movement for Pluralistic Economics, Slovenia(斯洛文尼亚)
·       Post-Crash Barcelona, Spain(西班牙)
·       Asociación de Estudiantes de Económicas de la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adrid, Spain(西班牙)
·       Estudantes de Económicas e Empresariais, Universidade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Spain(西班牙)
·       Lunds Kritiska Ekonomer, Sweden(瑞典)
·       Handels Students for Sustainability, Sweden(瑞典)
·       PEPS-Helvetia, Switzerland(瑞士)
·       Rethinking Economics, UK(英国)
·       Rethinking Economics New York, United States(美国)
·       Sociedad de Economia Critica, Argentina and Uruguay(阿根廷和乌拉圭)